My photo
1985年生,宜蘭人。紅樓詩社出身,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。現於資本市場討生活,頭不頂天,腳不著地,所以寫字。   曾獲文學獎若干。著有現代詩集《青春期》,《嬰兒宇宙》,《偽博物誌》,《我只能死一次而已,像那天》,《嬰兒涉過淺塘》;散文集《樂園輿圖》、《棄子圍城》、《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》、《阿姨們》。作品多次選入年度散文選、年度臺灣詩選,以及《七年級新詩金典》、《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》等選本。   Contact email: yclou342011@gmail.com

Apr 21, 2011

〈後巷〉

  要判讀台北我城之興衰起落,景氣漲跌,萬不能光看那商店大街百貨的人群。得要走進商圈背後的陰面,最好是看巷道交錯斜行的街景,住宅中間墩著隱密小燈的店招,墩著開闔的鐵門。

  台北越是人潮稀少街巷,越有機會養著夠有風格一家咖啡店,或陳列西藏薰香唐卡鋪著張臉,從窗口要滿出來也似的針縫,或是那店,用上好骨瓷茶具裝盛著德國有機茶湯,也可能養隻貓,蓬鬆的毛色踞在落地窗前,陽光都為牠們閒散停駐。

  後巷曲折肚腸裡,藏著一襲欲語又止。越有話說的內進,越是不張揚的沉斂雍容。

  因為風格,所以來人幾希,午後時光屬於那些免於案牘勞形的師奶,轉進了黃昏,則更為周圍街區的家戶敞開。賽風壺邊,那埋首數學作業的國小女孩,最是後巷慵懶底性的呈現。

  可慵懶,卻不等同於冷清。三兩來人的氣色飽滿而溫和,恰好與街樹牆花相對,一株羊蹄甲,百日紅,高矮漸次的街景勾勒幾筆,還有的植著竹子,細細斜斜從牆裡探出來。裡邊溫溫藏藏,匿身其中的餐館最拿手是老闆娘私房菜色,也兼傳遞著些許秘方與私傳的撇步,個性極了的氣質,其實也是那掌廚女子僅在眉眼之間化上淡妝的姿色,和闊街前店大剌剌的廣廈高樓可不相同。

  比較無所事事的日子,鑽進城市的後巷,誰說台北榮光、繁華了,就把慢活兒的本事都給捐棄?夫妻倆人擇了後巷開了店,只因地租便宜,但又是在這首重行銷派頭的年代,是以公寓底樓端出來的菜色,絕非大街上點幾個霓虹就亮了的連鎖異國,而是沒幾把刷子還實現不了的一款庶民小夢值得稱頌,雅事風流。

  久而久之,還是有些後巷隨城市經濟幾度起落,擋不住蕭條索然,店鋪間間闔上,繼續莽生的只剩下店主人終究沒能帶走的盆景栽植;可有的呢,在大路環伺中間,還是闢出了自己道途,開張一筆筆新的風景。

  好比文昌街,開始可能只是圖個巷裡店租便宜,垛著整屋整室的傢俬,展場也就是它的庫存,這樣賣了幾多個年頭,竟也成為台北首屈一指的家具街,街景蔓延之處更和通化臨江街市連成一氣;又像龍泉街,原本當然是菜市的延伸,又沾了學生宿舍便在左近的地利,小食飲料攤鋪天蓋地而來的膠棚遮掉了日月晴雨,理所當然跟進的批貨男女,就在街市空隙開起最新潮的日韓流行衣飾店面,現今已儼然成為台北南區的五分埔。

  永康公園像極了一口城裡的老井,吞吐著都市的塵埃與廢筆,更沒有人說得清楚,究竟是永康街造就了鼎泰豐,還是鼎泰豐、老張牛肉麵、冰館和永康公園,共同拉開了一場後巷變前街的好戲;人來人去,最令人懷念的溫州租賃街,一度站在巷口可有七、八家咖啡館環繞的風景如今當然已經不在了,但台北我城的義式咖啡風潮起,如今席捲城市,少掉溫州街這筆歷史卻再怎麼都寫不全的。

  後巷是這樣,偶然彷彿從夢底浮現出來的酒釀與鼓譟,像極了那夜,咖啡店、小酒館最後拉下鐵門的聲響。店鋪更迭間敲打的態勢,近日又有何變遷,在那裡來去的小老闆、過路人,各自度過的時間當也是各自憂慮,街巷的荼蘼花事開完了又謝,換過幾張臉的後巷,肯定也和以前不太一樣了。




(2011.04.21中國時報人間副刊.三少四壯集)
 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